内卷究竟是啥意思?该怎么解释内卷?

Q内卷究竟是啥意思?该怎么解释内卷?

怎样通俗易懂地解释内卷是什么意思?
更新: 点击: 关键词: 网络内卷

A内卷,网络流行词,本意是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详细解答

内卷,网络流行词,本意是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该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网络讨论。

内卷意味着内部的激烈竞争。不过,内卷不是什么“好”词,表示竞争已经超出了必要的程度,让常人难以忍受。好比僧多粥少,胃口大的人多吃些,小的人少吃些,资源有限,存在竞争,但也相安无妨,可后来胃口大的吃得越来越多,几乎不给胃口小的人剩下了,这就成了恶性竞争,成了内卷。

内卷究竟是啥意思?该怎么解释内卷?

内卷究竟是啥意思?该怎么解释内卷?

你若有所思,似懂了又有些迷惘,且接着往下看,内卷的本义其实并非如此。

内卷是一个舶来词。上世纪中叶,美国一人类学者在印尼爪哇岛做田野调查时发现,当地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农民在耕作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可精耕细作,并未能让水稻大幅度增产。

这位人类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作“农业内卷现象”。这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系统,生产方式始终没有改进,新的农业技术未被引进,增加产量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人力投入,可是随着产量达到一定值之后,增加人力投入,对提高产量的作用甚微。

此时,最好的选择是,把原来那种较为原始的农业模式转化为新模式,改进生产方式,引进和运用新技术。可当地封闭的农业系统,未能获得此转化,一直徘徊在低效、高人力投入、低收益的固有模式中。

所以,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它的含义中有“封闭、低效、高人力投入、低收益”等关键词。内卷的症结就在这些关键词中,解决之道是,把封闭系统打开,引进新的资源、新的技术,把旧模式升级为新模式,从而实现由量到质的关键性提升。

内卷现象的成因有很多,比如社会封闭,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不知道外面已经有更好的方法和技术了;又比如人力资源太丰富,反正不缺人,投入人力的成本很低,缺乏改进方法、引进新技术的动力。

后来,人文社科类研究者们发现,很多社会现象,都具有内卷特征,都可以用内卷解释。内卷之义被进一步抽象,泛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比如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陷入滞胀。

内卷化的系统自我锁死,在现有模式中低效率、高投入运转,缺乏向外延伸性,无法升级换代。

我国一历史学者把晚清未能如西欧那样发动工业革命,民生经济仍然依靠人力的现象总结为内卷。晚清时期,人口比西欧多得多,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外加闭关锁国,信息闭塞,所以,内卷形成了,错失了通过工业革命实现社会生产方式升级的机遇。

回顾一下上面的内容,作为学术名词的内卷,主要指封闭的系统,落后的模式,人力投入大,但效率低下。但作为网络热词的内卷,其含义发生了改变,主要指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之内,竞争异常激烈,炽热化,失序。

同一个词,两种含义,关联性似乎有,但并不太强。网络赋予了其新的含义和更多的解释可能性。

竞争是好事,是动力,但恶性竞争是坏事,会造成内耗。内卷在获得了此种通俗版解释之后,被大家纷纷拿去解释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

学业竞争首当其冲,被冠以“内卷”之名。学霸边骑车边电脑写论文,用功到此程度,不拿第一谁拿第一。受学霸的影响,其他同学只好竞相效仿,以谋求一席立足之地。当用功比拼突破一定程度之后,变成比谁更拼命,比不要命,便成为了无谓的内耗,有益的竞争变得无益,乃至有害。

以高考为目标的学业竞争更是如此。高考制度之下,竞争不断加码。今天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学习时间、学习竞争激烈程度,比起我们那时又变本加厉了。我们那时候没有奥数班和各类兴趣培训班,高中之前不用上晚自习,周末有自由玩耍的时间。而今天,学生的时间,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无论平时还是周末和寒暑假,几乎全部被老师和父母安排了。

有人在朋友圈转发了题为“我宁愿我的孩子,回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时代”的文章,并按语:幸亏生得早,否则我初中毕业不了。

这是高考制度下教育系统的内卷化表现,它把我们人生中最初十几年的一段美好时光压迫成了一生中最苦逼的至暗时刻,起早贪黑,经年累月,苦不堪言。

内卷化之后,这种教育系统会带来若干弊病。如投入太高,学业挤占了学生们的太多时间,裹挟在学习中的童年成了梦魇。然而,效率低下,人的精力有限,能力有限,学习时间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后,对学习效果的提升帮助不大,此为“边际递减效应”。另外,出现了填鸭式传授、揠苗助长,学生被超前要求接受越来越广博和深奥的知识,以形成对别人的竞争力,别人亦作如是打算,于是学业负担便呈螺旋式上升。

内卷之前,良性竞争的效果是促动学生认真学习,掌握知识。内卷之后,恶性竞争的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挤掉竞争对手,实际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

内卷基本与内耗同义,因为边际递减效应,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投入的收获大大减少,此时继续大笔投入,以高投入换取低收益,就是内耗。

内卷如此流行,似乎“万物皆可内卷”。

中纪委机关刊曾批判公权力运行中的内卷现象:重“痕”轻“绩”的检查考核、不切实际的创新推广、化简为繁的层层设限、逐级加码的推动工作、装模作样的集体加班等,文章罗列了许多公权力内卷的表现。你如在体制内,是否看到了一样的配方,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机关如此这般地内耗,在形式上不断翻花样,已经使内卷可能尚存的一点积极意义也丧失殆尽。内卷在“不合理的竞争”之含义外,又引申出了“简单的自我重复”“没有发展的增长”“没有意义的空忙”等含义。

内卷之下,负累加重,效益低下,简单重复,形式主义,启海话叫“空毛乱风”,让 人躁郁、焦虑。

内卷一词的流行,表明当下此种弊病较为常见,在“天下苦内卷久矣”的苍生中形成了共鸣。

提防着点,到处有内卷的陷阱,别一不小心就掉了进去。少做一些无谓的内耗、低效的卖力、徒劳的挣扎,以及毫无意义的花样功夫,别蛮力,多智取,多做事半功倍的努力,或者适时给系统升级换代,或者在必要时切换新赛道也行。